福衛三號--產品說明
            掩星觀測優點
            福衛衛星掩星觀測每日提供大量全球分布,垂直高精度及高解析度電離層、大氣層遙感資料,而天氣型態、地理位置及時辰等因素影響觀測作用小。主要任務為提供全球氣象預報、氣候變遷研究、以及電離層動態監測。
            福衛三號為六顆任務衛星組成的低軌星系群,繞行地球一周時間約為100分鐘。軌道傾角分別為72度。
            觀測原理
            福衛三以無線電掩星(Radio Occultation)技術觀測電離層及大氣層。當電磁波進入不同密度的介質時,如大氣層,根據司乃耳定律(Snell’s Law)波段將會被折射,因此兩衛星直線路徑被地球遮掩時仍能透過此物理機制接收訊號。目前,主要接收美國全球地位系統(GPS)訊號,七號新設計的天線還能接收俄國的GLONASS訊號。
            衛星間的通訊距離以全相位(full phase)表示,為兩者幾何距離、相對運動量、電離層影響量、及大氣影響量之合。當福衛衛星同時與一掩星衛星及一無掩星參考衛星通訊,取得兩組相位觀測,相減後差值為電離層和大氣層影響量貢獻之合,合稱為超溢相位(Excess phase)。
            衛星間的相對運動在通訊上會觀測到都卜勒效應,一段時間的變化能計算出都卜勒頻移量(Excess Doppler),進而求得球對稱假設下掩星點的射距離(Impact parameter)及其偏折角(Bending angle)。
            一次通訊能連續觀測到高精度及高解析度相位變化,數分鐘內的資料便得一剖面資料,並依物理假設及特性將觀測值反演成電離層、大氣層的物理量的高階產品,如全電子含量及電子密度;折射率、溫度、壓力及水氣壓等。
            時效性
            TACC產品分成即時處理、後處理、及重製處理資料。即時處理資料將於接收到觀測後即啟動程序,並使用於數小時內提供。後處理資料至少於六周後重啟程序,替換部分資訊成更精確及完整的資料以簡化流程及提升資料品質。重製處理程序為當技術提升及新產品研發完成時,讓舊時資料與時俱進,無固定更新時程。若以可取得資料品質考量排序,重製處理資料最為推薦,再來為後處理資料及即時處理資料。
            觀測資料
            TACC資料依處理程度分成:Level 0, Level 1a, Level 1b, Level 2等四個級別,高階的產品由前一階資料處理而來。解算過程除了衛星觀測資料外,還需納入外部資料當作修正、參數或估計值。Level 0資料為原始衛星訊號資料及地面GNSS網觀測資料;Level 1a 為拆解後原始資料,包含原始科學資料、掩星資料、電離層閃爍資訊及衛星狀態;Level 1b為最終觀測訊號處理,解算出衛星軌道和時秒偏誤、射線全電子含量、訊號雜訊比及超溢相位量等資料;Level 2資料為反演掩星點物理量,成一剖面的高階產品。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目前TACC提供的資料與產品可分成:原始資料、訊號產品、 電離層產品及大氣產品等大類。
            原始資料及訊號產品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- goxBin	:	GOX / IGOR接收之GPS衛星電波訊號原始資料 
- opnGps	:	高取樣觀測資料檔 (大氣掩星使用) 
- gpsBit	:	GPS 衛星導航位元 
- podCrx	:	低取樣觀測資料檔 (電離層掩星使用)(RINEX格式) 
- leoAtt	:	低軌衛星姿態檔 (GFZ格式) 
- leoOrb	:	低軌衛星質心之地心地固坐標和速度 (SP3 格式) 
- podTec	:	衛星間射線全電子含量 
- scnLv1	:	S4閃爍指數 
大氣產品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- atmPhs	:	大氣超溢相位、訊號雜訊比資料 
- atmPrf	:	偏折角、射距離、折射率、壓力及溫度剖線,不含水氣資訊 
- avnPrf	:	大氣預報模式剖線 (atmPrf同剖線) 
- wetPrf	:	大氣折射率經一維變分最佳化之反演剖線,含水氣資訊 
- bfrPrf	:	綜合通用大氣剖線資料(WMO格式)(低解析度) 
電離層產品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- ionPhs	:	電離層超溢相位、訊號雜訊比資料 
- ionPrf	:	校正全電子含量及電子密度剖線